今晚點擊電腦裡的影片時 , 螢幕突然快速出現了一下馬賽克
當然 , 那個馬賽克並不是出現在影片上 一_一
因為影片都還沒開啟 , 我的桌面圖示就已經東歪西倒
彷彿好像訊號接收不良的樣子
看到這怪怪的情況 , 決定把電腦重啟一下
重啟後 , 進入桌面 ── 很好 ! 一切都回到舊面貌 一 v一
再點擊剛才的影片 ──
這回沒有了馬賽克 ──
因為螢幕是一片白...
好吧 , 再重啟 一 ~一
然後就一片黑... Windows 都不歡迎我了... (歡迎畫面都沒了 一 一|||
好吧 , 再再重啟進入安全模式 (拉高衣袖 !
一堆系統路徑在畫面飛過 (這不重要
成功進入 Windows
先用防毒軟件檢查那個影片是不是有病毒 (怒氣沖沖 #
結果是找不到病毒... 一_一|||
接着檢查磁碟 + 修復 Windows
(30 分鐘過去...zzZ
完全沒問題 一_一|||
好... 再以正常模式進入 Windows ──
好... 再次漆黑一片... (Windows 再次不歡迎我
(沉思了 15 分鐘
(靈光一閃 !
磁碟和 Windows 都正常 , 但顯示畫面卻怪怪的
因此判斷和顯示類的硬件有關
接下來只要檢查顯示卡、連線接和螢幕 , 就知道兇手是誰 一 一+
好 ! 接下來就 ──
要睡覺... 明天要上班... (死
20/05/2021
回家後 , 繼續昨天的偵查
先借家父的筆記本電腦測試螢幕和連接線 ── Perfect (拇指
看來是顯示卡有問題
先在安全模式下把顯示卡的驅動程式刪除 , 再回到正常模式下重新安裝
重新安裝後 , 只要把解析度調至 1920 x 1080(FULL HD), 它就會變成一片漆黑
我把解析度調至 1600 x 900 , 卻沒發生任何問題
雖然它是沒什麼問題...
但 1600 x 900 的解析度... 我倒是很有問題 !!!!
啊 ~ 很粗糙的畫面 !!!! 受不了 !!!! (抱頭
看來是顯示卡顯示高清的元件壞掉
雖然找到了原因 , 但這問題在這年頭很難解決 Orz
自從加密貨幣的飆升 , 顯示卡都給礦老闆們買來「挖礦」去
以往一張「亮機卡」也只是 $350 左右 , 這年頭已經漲到 $850
一張中階的顯示卡 , 現在也不能單獨發售
需要捆綁其他電腦零件 , 一整台電腦這樣買回去才有商議餘地
這更遑論是高階的顯示卡 , 別造夢吧 一 ~一
為了度過這艱難的時刻
還是往二手市場找找「亮機卡」好了
跑了好幾個電子產品的網站 , 找到了一張二手的 GT1030 顯示卡
GT1030 顯示卡的規格真的是「入門級」的「亮機卡」...
這地位在這年頭真的沒法撼動 一 一 (都沒有比它規格更低的卡了...
雖然是入門規格 , 但已經比我 8 年多前買的 AMD Radeon HD 6670 要強上 N 倍了
未有「礦潮」時 , GT1030 這些入門卡根本沒多少人會看上眼
當天全新的才賣 $350 , 想不到今天二手的也要賣個 $500 來 Orz
好吧 , 跟賣家達成了 Fast Trade 交易
二天後 , 地鐵站內交收
22/05/2021
今朝約了 10 時在地鐵站內交收顯示卡
跟預約的時間提早來到了
賣家也提早來到了 , 是一位戴眼鏡的大叔 (為什麼交收的都是大叔...
他在出入閘機前把卡遞給我檢查
我又不是電腦 , 當下不能亮機要我怎麼檢查 = =
所以我說:「不用了 , 我現在都 check(檢查)不了」
看我的樣子好像有點為難 , 他附上一句:「代理(商)剛剛換的 , 很新的」
既然沒什麼好交涉 , 我就直接付他 $500 後就接過顯示卡離開
來到月台上 , 還是坐下來檢查一下外觀有沒明顯損傷
看到維修單上的序號號碼
啥 !? 為什麼跟顯示卡背貼的標籤上的序號不一樣 ?
仔細一看 , 這卡根本不是 GT1030 !!!!!!
這是... 這是...
這是... 這是...
這是 GTX1050 O口O!
GTX1050 根本跟 GT1030 不是同一個檔次 ~~~
光看名子 , GTX 比 GT 多了一個 X
而當中的 X 就是指更高階的意思
光是運算性能而言 , GTX1050 就比 GT1030 快上 1 倍
倘若是遊戲表現 , GTX1050 就比 GT1030 快上 40%
那個大叔看來並不知道 , 代理商也許是缺貨關係
因此替他保修換回來的並不是 GT1030 , 而是再高一階的 GTX1050
而他也糊里糊塗的在網上叫賣着 GT1030…
看來我也是糊里糊塗的買了一張 GTX1050 回來 一 v一
要是正常可用的話 , 這下子也算是賺到了 XD
---------- 上機後 ----------
顯示卡沒問題 , 正常可用 一 一+
希望這張卡可以再撐個幾年
等到有「礦難」時才入手一張全新的中階顯示卡
話說 KINGDOM HEART 全系列已經在今年 3 月 30 日推出了 P.C. 版了 一▽一 (滾地~
03/10/2021
今天父親過來 , 順道把稅單一同拿過來給我
父親離開後 , 老婆大人急不及待的想看看我今年的「損失」
她二話不就的拿起美工刀開信
然後端坐在沙發上
------------- 看到今年要繳交的稅款 -------------
她一脫力的靠在沙發背上說:
「你看... 死了死了... 沒了沒了...」
然後把稅單交給我後悲鳴着說:「你看看...」
我苦笑了一下說:「沒法子了 , 今年讓了 2 個免稅額給弟弟嘛」
因為弟弟的收入比我還多 , 因此我把供養同住父母的免稅額都讓給他
雖然用上了以上的免稅額 , 但他還是穩站在 17% 的最高的稅階之上
但其實就算我用上了 , 我也是同站在最高的稅階上 (苦笑
倘若使用上免稅額還是沒能掉一級稅階的話 , 那我跟他用都沒差
畢竟那個稅款是由我付 , 還是他付而已
摒除日常支出 , 其實我一年要花的錢也及不上要繳的稅款
而且剛剛的那個稅務年度已經寬免了 $10,000 的稅款
要是下年沒有寬免的話 , 恐怕... |||Orz
13/11/2021
今天下午一個人看完了⟪デジモンアドベンチャー LAST EVOLUTION 絆⟫
以數碼暴龍 01 的人物展開的後續故事
當中的主角是太一 & 亞古獸 , 還有大和 & 加布獸
今次追加了新的設定 ──
就是當「被選中的孩子」慢慢長大 , 跟他們搭擋的數碼精靈就會消失
所以故事就是講述太一與大和 , 如何度過跟亞古獸和加布獸相處的最後時光
雖然是賣情懷之作... 但是卻多次有讓我感動...
當這個新設定在動畫故事中曝光的一刻 , 彷彿喚起了內心那股潛藏的唏噓感覺
太一在劇中吹響哨子呼喚同伴的一刻
伴隨着 20 年前《滾球獸之誕生》同是太一吹響哨子的一幕
我也被那厲疾的哨子聲呼喚過來
人長大了... 慢慢就失去了童真...
我也是一樣... 20 年了... 我長大了...
彷彿我也好像遺忘了「數碼暴龍 01」這作品 20 年了...
雖然心有不捨 , 但《デジモンアドベンチャー LAST EVOLUTION 絆》願為數碼暴龍 01 劃上最完美的句號
18/04/2022
碰上復活節的四天假期 , 終於玩完了《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 V》
本想說「碰上復活節的四天假期 , 『一氣呵成』玩完了《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 V》」
但這「一氣呵成」只是針對最後 5 話... 實際是玩了半年 一 一|||
因為上班的日子都不會玩 , 因為回到家 SP 都快掉到 0 了...
所以進度緩慢...
話說《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 V》應該是我玩過的機戰作品中 , 最容易遊玩的一款
其難度跟《第 2 次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 Z:再世篇》完全沒法相提並論
也許是《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系列的銷售每況愈下
廠方為了吸引大眾購買 , 刻意把難度大幅降低
今集《機戰 V》改革了精神指令、還加入了 ExC、TacP 和副指示系統
精神指令:
以往的《機戰》, 在使用精神指令上有着很大的限制
好像我方單位在我方回合行動後 , 或在敵方回合都沒法使用精神指令
但在《機戰 V》內 , 不管是在我方回合的任何時候 , 或是在敵方回合內都可以發動了
因此以往要預判敵人的行動 , 預先使用上「精神」指令去應對
但現在已經可以悠悠閒地等敵方打過來的時候才發動  ̄ 3 ̄y-~~ (呼煙~
ExC 系統:
今集《機戰 V》加入了額外行動點數 ── ExC
只要機體主駕駛員在戰場上擊墜敵人或 LV 提升 , 都可以獲得 ExC
消耗 ExC 就可以額外增加單位的能力 , 如:
推進衝刺 ── 移動力 + 2 , 無視被敵方包圍的狀況 / 地形限制 , 進行移動
直截攻擊 ── 無視敵機的任何防禦效果 , 在攻擊比自已尺寸要大的機體時不會減傷
粉碎猛擊 ── 該回合內的所有攻擊都必定爆擊
多重行動 ── 擊墜敵人後可再次行動
而且戰艦除了有以上的指令外 , 還有:
緊急回收 ── 回收我方一個機體
氣力上昇 ── 使我方一個單位的氣力 + 10
ExC 上昇 ── 使我方一個單位的 ExC + 2
行動回復 ── 使我方一個已行動的單位可再次行動
戰艦除了擊墜敵人或 LV 提升外
只要我軍每擊墜 10 台敵機 , ExC 也會上升 1
這算是外加了一個弱化的精神指令 , 畢竟:
推進衝刺 = 加速
直截攻擊 = 直擊
粉碎猛擊 = 鬥志
多重行動 = 覺醒
緊急回收 = N/A
氣力上昇 = N/A
ExC 上昇 = N/A
行動回復 = 再動
話說《機戰》不知在那一集開始 , 熱血 / 魂之後就不會出現爆擊
但在《機戰 V》裡 , 二者卻可以共存
現在可以在魂(2.2x)之後再使用粉碎猛擊(1.25x)= 2.2 x 1.25 = 2.75x
而且粉碎猛擊還不只是一擊有效 , 在一個回合內的所有攻擊都有效
這粉碎猛擊真的是破壞平衡的再現...
TacP 系統
以往擊墜敵人只會獲得 EXP 和金錢 , 今集還會獲得 TacP 點數
TacP 點數可以開發技能 , 然後讓駕駛員去學習
讓駕駛員克服其先天缺憾 , 從而增加戰力
TacP 點數也可以用來購買強化道具 , 以改善機體的缺點
副指示系統
讓上一回沒有參戰的駕駛員執行副指示:
訓練 ── 獲得 20 TacP
巡邏 ── 獲得 2 機的擊墜數
模擬器 ── 獲得 500 EXP
籌集金錢 ── 獲得 5000 金錢
談及完系統 , 來聊聊劇情
雖然今集《機戰 V》我是玩中文版的 , 但劇情則是胡里胡塗的看 XD
故事分開三個地球世界 ── 新正曆世界、西曆世界、宇宙世紀世界
在新正曆世界的地球被加米拉斯星人的遊星炸彈轟炸時 , 主角誤上了大和號 (宇宙戦艦ヤマト
大和號的目的地 , 是外宇宙星系イスカンダル(伊斯坎達爾)
那裡有可以讓地球環境再生的「宇宙回復系統」
大和號使用的波動引擎和波動核心 , 都是由イスカンダル(伊斯坎達爾)提供的技術
波動引擎和波動核心可以讓大和號使用曲速航法在星際間跳躍
但加米拉斯星人一直想把這種技術據為己有 , 並欲用於軍事上作入侵其他星球之用
因此大和號在航行期間不停跟加米拉斯星人交戰
他們航行至不同的世界 , 又接觸了不同的人
名為ナイン(奈茵)的生物電腦跟隨主角戰鬥
觀察了我軍眾人們的對話和行為 , 並在這段航行期間收集了大量關於人類的資料
大和號在與一眾敵人戰鬥的時候 , 一個神秘的軍團ガーディム(葛迪姆)出現
這個軍團卻與ナイン(奈茵)有着密切的關係
在打倒所有作品反派之後 , 再打倒了加米拉斯星人
最後超文明ガーディム(葛迪姆)軍團再次出現
他們第 8 軍團的最高統帥アールフォルツ(亞爾弗茲)認定地球就是重建他們文明的最佳地方
因此要奪得地球 , 並認為人類是低等文明 , 需予以抹殺
於是他啟動ガーディム(葛迪姆)的「文明重建系統」── ネバンリンナ(妮凡琳娜)
但ネバンリンナ(妮凡琳娜)判斷アールフォルツ(亞爾弗茲)的行為不利於ガーディム(葛迪姆)的重建 , 因此把他反殺
ネバンリンナ(妮凡琳娜)是自律型的 AI
其性格是由其隸僕機ナイン(奈茵)所提供的人類資料所重塑出來的
參考了ナイン(奈茵)紀錄裡 , 所有我軍駕駛員的資料
因而塑造出不屈不撓的個性 , 並參照我軍所有駕駛員要拯救地球的的意志
催生對重建ガーディム(葛迪姆)文明的極度執着
為了完成使命 , 她必須得到地球以重建ガーディム(葛迪姆)文明
這樣子 , 她自行製造出機動兵器 ── アーケイディア(厄凱狄亞)
並與我軍交戰 , 然而最終戰敗而毀滅
話說《機戰 V》總的來說尚算可以的
雖然強行編寫出 3 個平行地球... 再把他們的人物集合於大和號上是有點隨便...
不過以 BOSS 來說 , 個人則是覺得是歷代中最帥的 一 一d
製作組首次放棄了「一個」強大的 BOSS 設定 , 改為在今作中的「多個」
最終 BOSS 雖然只有 33,000 HP , 但同時卻有 25 個本體
憑藉其強大的迴避力和攻擊力 , 加上三回的行動
讓我在這遊戲上首錄敗績 |||Orz
重新讀取進度後 , 停下來想想剛才那個一回殺好像有點奇怪 ?
官方本就想讓玩家「輕鬆」遊玩《機戰 V》, 怎麼可能來到最終話才翻臉不認人 一 一?
堅信這不是陷阱的我更認真的再想想
慢着 ! 哦~ 我明白了 O口O!
剛才是在敵方回合內擊倒最後一台敵機後觸發 BOSS 登場
那就是說 , 那 25 個 BOSS 承接了還沒結束的敵方回合而繼續行動
所以才有 75 次的攻擊行動去摧毀我軍 (沒錯 ! 一定是這樣 !
接下來先迴避敵軍的攻擊 , 再在我方回合擊倒最後一台敵機
一如所料 , 25 個 BOSS 浩蕩登場後就全員按兵不動
這樣子我軍就火力全開 , 瘋狂進攻
畢竟是 Final Boss
有着高攻擊力和迴避力 , 再配有特殊減傷技能
這樣還是得靠圍攻才可擊破 1 台
接下來還有 24 台 ! 好好努力吧 ! (汗
在打下了幾台後 , 感覺還算不上是輕鬆...
看來又是一場得搾乾我軍餘力的苦戰了
但當擊破第 5 台後就發生劇情
ネバンリンナ(妮凡琳娜)無法理解人類的愛 , 機體開始出力下降
當氣力降到 105 , 就沒法使用王牌駕駛員技能 ── 覚醒(增加 1 次行動)
而且ガード(格擋)這些減傷技能都無法發動
當把傷害回復到正常水平 , 僅有 33,000 HP 的玻璃體質就不耐打了
先選定 2 台 BOSS 給圍攻至殘血 , 再以応援(指定單位戰鬥 EXP 2 倍)施予上 1 台戰艦去擊破
因為 BOSS 都是 70 LV , 加上擊破後獲得 2 倍 EXP , 可以一口氣使戰艦的 ExC 上升至 10
由於 BOSS 都是集體向我方攻來 , 因此它們都是集體靠攏在一起
重複剛才的操作 , 找上一台有 MAP 炮的機體
給応援後擊破另 1 台殘血的 BOSS , 把 MAP 炮機的 ExC 上升至 10
戰艦使用 ExC 把 MAP 炮機再動 , MAP 炮機移至 MAP 炮施放的最佳位置
接着戰艦再使用 ExC 把 MAP 炮機再動
其他隊友再把 MAP 炮範圍內的其中一台 BOSS 給打至殘血
然後 MAP 炮機發動魂 + 必中 + 粉碎猛擊 + 応援 + 多重行動去攻擊
MAP 炮範圍內的殘血 BOSS 被擊破 , 多重行動效果發動
MAP 炮機發動第二次的魂 + 必中 + 応援去攻擊
MAP 炮範圍內的 BOSS 受了 2 次的 MAP 攻擊後已經殘血
然後另 1 台戰艦被施予応援擊破 MAP 炮範圍內其中一台殘血的 BOSS
把 ExC 上升至 10 , 再重複以上的操作
我用了 2 回合就把 25 台 BOSS 全擊倒 , 距離作戰失敗的 5 回合要快上一半了
而且大部份的駕駛員精神和機體 EN 都很充足 , 感覺一下子就完了 一 一a
可見今集新增的 ExC 系統真的大大降低了遊戲難度 , 使到走位都不用那麼精心計算
而且今集的敵人都是全裸的讓你看光光
敵機體的 HP、EN、武器能力 , 角色的特殊能力等等
不需用上精神「偵察」就可全部看到
知道敵軍的武器屬性 , 有時就可以借用地型去應戰
例如知道敵人的武器是「空 A 水 C」, 那就把空中的機體沉在水中跟他戰鬥
這樣對方武器的傷害力就會大減
但那個傾斜視角(2.5D ?)的地圖 , 真的讓我很討厭 (#
有時沒法明顯分辨出是空中還是地上
而且我方單位在空中和地上 , 跟敵人的距離也很難判斷
常常出現:「啥 ! 怎麼會打到我的 !」 @_@?
幸好放寬精神使用的限制可以讓玩家在敵方回合都能發動精神應對
但駕駛員出擊時的精神值只有 50% , 這樣子又局限了精神的使用
不過每回合回復 10 點精神 , 又能讓玩家可以更持久地使用精神
這削一補二的設定 , 整體還是趨向於降低難度的
加上開局初期 , 有着多人精神、高 HP、高攻擊、有護盾、EN 回復的「無敵大和號」
我軍根本是以輾壓敵軍的態勢過關的
話說《機戰 V》最愛的駕駛員和機體
應該是《勇者特急マイトガイン》的旋風寺舞人和無敵超能加爾
《勇者特急》一向是我最愛的勇者系列之一
而且《勇者特急》是首次亮相於《機戰》作品中
但無敵超能加爾在攻擊力、防禦力、迴避力 , 都不是特別的強
而且機體更是什麼特殊能力都沒有
舞人的王牌駕駛員獎勵 , 就是獲得 TacP 變成 2 倍
對於不培育駕駛員又不買機體強化道具的我更是垃圾的存在 一 一
雖然戰力不是出類拔萃 , 但初次參戰還是獲得了官方不少的厚愛
遊戲中加入了大量的 CG , 可惜有一些不是 SD 比例
畢竟 SD 比例的作畫才算得上是《機戰》的風格
17/07/2022
但離上次組電腦已經是 9 年前了
上一台電腦已經是 Intel 的 2nd CPU , 今天已經是 12th 了
怎麼組... 我都快忘得八八九九了... (汗
還好 , 組之前我也略略看過 Youtube 的簡單教學
再加上零件內的說明書 + Google 大神的協助
這樣子終於組好了新電腦 ^ .^
在試機時成功進入了 BIOS , 說明已經成功在望
接着理線後蓋上側板 , 接着安裝 Windows 11
在安裝 Windows 的期間 , 着手收拾凌亂的房間
突然想起朋友那句話:「好心你比一舊水砌埋啦」
嗯... 下次我會認真考慮... (戰亂之境 + 腰酸背痛
大概 18:00 左右 , 可以試用新的電腦了 一 v一
來分享一下電腦零件名單
CPU:
這次 CPU 選擇了 Intel 最新推出的 12th CPU
會挑 Intel 是因為在同價位的情況下 , Intel 12th 的 CPU 已經可以完勝 AMD Zen 3 系列了
那是因為 Intel 的 12th CPU 是使用上 10nm(媲美 TSMC 的 7nm)的新製程和全新的內核架構
簡單來說就是製程和架構都換新的
相比 11th 只是更換了內核架構 , 12th CPU 的效能自然有着顯著的提升
我在當中選擇了 Core i7-12700
Core i7-12700 是 12 核心的 CPU
有着 8 個 Performance-core(效能核心)和 4 個 Efficient-core(效率核心)
簡單來說就是複雜的深度運算會由 P-core 負責 , 簡單的輕度運算會由 E-core 負責
這樣 8C + 4c 的大小核設計可同時兼顧效能與節能
而且我特地選擇了非超頻版本 , 因此基本功耗只有 65W , 這也是我偏好的理想功耗數值
除了 12 個核心 , Core i7-12700 還有 20 個 Threads(線程數量)
當中的 8 個 P-core 有 16 個 Threads , 餘下的 4 個 E-core 有 1 個 Threads
簡單來說 , Threads 就是傳輸資料給 CPU 去處理的輸送帶數量
線程數量越多 , CPU 可以同步處理的資料就愈多
變相可以提高 CPU 的資料處理量 , 減少等待時間
跟上次選擇的時候不同
我是選擇了有內建置顯示晶片(內顯)的 Core i7-12700 , 而不是沒有內顯的 Core i7-12700F
雖然二者的規格都是一樣 , 甚至連功耗也是一樣
但價錢就是 Core i7-12700 較 Core i7-12700F 貴上了 $140
在經歷過沒有顯示卡的歲月 (雖然還不是那一兩晚 → _→
還是選有內顯的 CPU 好了 , 最少在顯示卡掛點的時候都可以充撐一下
CPU Cooler:
這回新添置了 Thermalright Peerless Assassin 120(PA120)
不論是上代 14nm 的 INTEL Core , 還是使用上 7nm 的 AMD Zen 3
近代的 CPU 的都有着積熱的問題
雖然 Core i7-12700 只有 65W 基礎功率 , 但渦輪加速後也是可以上到 180W
而且我不敢肯定一顆 12 核心的 CPU 是否可用原廠風扇就可以壓下溫度
為了保險而言 , 還是買了 CPU Cooler
我是不太喜歡水冷散熱 , 始終水冷系統無法排除漏水的風險 , 因此買了雙塔式風冷散熱器
以 PA120 為例 , 它有:
鍍鎳銅底 , 6 支 6mm 的導熱管 , 53 片散熱片和 2 個 120mm 的 1550 rpm 風扇
因為銅的熱導率很高 , 但純銅卻易於氧化 , 因此摻雜了鎳
CPU 頂蓋上的熱傳導至直觸銅底 , 銅底連接上導熱管
由於導熱管內有冷卻液 , 銅底的熱力會使導熱管內的冷卻液蒸發成氣體
氣體在導熱管內往上升 , 接觸到導熱管上方的散熱片後冷卻變成液體回流至導熱管底部
如此循環不息地以液體 > 氣體 > 液體的形式 , 把熱往上帶至散熱片
散熱片附近的空氣溫度會因此而提升 , 風扇就把這些被散熱片加熱後的空氣吹走再抽入較冷的空氣
根據 Newton's law of cooling(牛頓冷卻定律):
當一個物體與環境具有不同的溫度時 , 這個物體會跟環境交換熱量直到二者溫度相同 (by wiki
所以只要補充的空氣是低於散熱片的溫度 , 散熱片就會與附近的空氣一直交換熱量
這就可以把 CPU 的熱量以傳導方式 , 以數十倍 CPU 頂蓋的面積於空氣中散發
因此塔熱散熱器比原廠的下吹式散熱器有效很多
主機板:
其實主機板的選購主要是看個人用途 (2013 年日記的說話
我個人沒有選擇最高階的 Z 晶片組系列
畢竟主機板在近年是瘋狂堆料 , 使到主機板的售價直線上升
因此選擇較 Z 晶片組系列便宜的 B 晶片組系列就好了
反正 Z 晶片組主打是超頻和功能齊備 , 沒有這方面需求的我自然不用考慮
個人對 MSI(微星科技)比較有偏愛
因此選擇了 MSI 的 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 的主機板
主要原因是:
1. 有 6 個 SATA III 的接口
2. 有 WIFI 功能
3. 有 2.5G LAN port
4. 運行 DDR4 RAM
5. 支援機箱前置 2 個 USB 3.2 Gen 2 Type A 和 1 個 Gen 2x2 Type C 的接口
6. 支援機箱後置 1 個 Gen 2x2 Type C 的接口
7. 有 2 個 M.2 slot
8. 有 4 個 RAM slot
9. 有 1 個 HDMI 和 1 個 DP
因為要讓舊電腦內留下的 SSD、硬碟、光碟機重新連接去新電腦上
所以主機板需要較多的 SATA III 接口
但只有最高階的 Z 晶片組才支援 6 個 SATA III 的接口
不過 MSI 在 B 晶片組好像也有細分等級
在比較高階的 B 晶片組主機板也會支援上 6 個 SATA III
但也只有 MAG B660 TOMAHAWK 和 MAG B660M MORTAR 二款有支援上 6 個 SATA III
前者的機箱前端只支援 1 個 USB 3.2 Gen 2 Type A
碰巧我的機箱前端是有 2 個 USB 3.2 Gen 2 Type A
所以果斷放棄 MAG B660 TOMAHAWK , 選擇了 MAG B660M MORTAR
因為房間沒有寬頻線 , 因此這次必須選擇有 WIFI 功能的主機板
MSI 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 正如其名 , 是有 WIFI 功能的主機板
雖然只是 WIFI 6 規格 , 並不是最頂級的 WIFI 6E , 但平常使用也是綽綽有餘
2.5G LAN port 對今天寬頻普遍已達 1 Gbps 網速來說 , 差不多算是基本的必備配置了
雖然我用 WIFI 就用不上 2.5G LAN port , 不過可以用來備用
雖然 MAG B660M MORTAR 有 DDR4 和 DDR5 二個版本
而且毋庸置疑 , DDR5 將會是新一代的主流
幸好 Core i7-12700 是同時支援 DDR4 RAM 和 DDR5 RAM 二代記憶體
因此我還是選擇了快將淘汰的 DDR4 版本
那是因為 1 條 16GB 3200 MHz 的 DDR4 只要 $450
但 1 條 16GB 4800 MHz 的 DDR5 已經要 $1,000 了
而且據網上的多份評測 , DDR5 在玩遊戲時的表現比 DDR4 更差
主因是因為 DDR5 的時序延遲比 DDR4 高
因此在 DDR5 的價錢還沒平民化的時候
選擇較便宜的 DDR4 主機板 , 個人認為是比較好
MAG B660M MORTAR 支援 2 個機箱前置的 USB 3.2 Gen 2(TYPE-A)#1 和
1 個後置的 USB 3.2 Gen 2x2(TYPE-C)#2 的接口
有 2 個最高速的 TYPE-A 和 1 個 TYPE-C 接口 , 這已經滿足正常需要
剛巧我的音箱是 Creative Pebble v2 , 它是用主機板的 USB TYPE C 供電的
MAG B660M MORTAR 支援 1 個機箱後置的 USB 3.2 Gen 2x2 Type C 的接口就恰巧可以派上用場
光是 PCI-E 4.0 的 M.2 SSD 已經比 SATA III 的 2.5" SSD 快上 10 倍了 (理論值上
因此 M.2 SSD 現在已經成為主流了
但跟 SATA III 不同 , M.2 slot 是比 SATA III 少很多
縱使最低階的 H610 晶片組也會提供 4 個 SATA III , 但卻只提供 1 個 M.2 slot
如果有多於 1 個的 M.2 slot , 碰巧 M.2 SSD 又半死半活
也可以買新的 M.2 SSD 更換 , 把新的安裝在 slot 1 , 把舊的安裝在 slot 2
嘗試以新的 M.2 SSD 取回舊 M.2 SSD 上的資料
但如果只有 1 個 M.2 slot , 那只好祈求在用的 M.2 SSD 能萬壽千秋了
因此多 1 個 M.2 slot 算是對使用中的 M.2 SSD 內的資料有着另一重的保險
跟 M.2 slot 一樣 , 4 個 RAM slot 可以當一種保險
雖然我只有 2 支 RAM , 但倘若其中有 RAM slot 壞掉時
可以把 RAM 轉插至其他 slot 上繼續使用
HDMI & DP 都是顯示輸出接口
用來在顯示卡壞掉時 , 把 Core i7-12700 的內顯輸出作備用之用
RAM:
因為使用了快被淘汰的 DDR4
所以在選擇 RAM 上倒是沒花什麼心思 , 容量也不是挑很大
現在很多品牌都會推出 kit , 就是以 2x8GB , 2x16GB , 4x8GB 等等的同綑方式發售
以 kit 方式發售的好處是
內裡的 RAM 都是經過廠方的兼容性測試 , 減少包裝內同綑的 RAM 之間衝突的機會
我挑了 CORSAIR VENGEANCE LPX DDR4 3200MHz 16GB(2x8GB)
因為它是 2x8GB 的價位中最便宜的 , 而且沒有 RGB 燈效
感覺 16GB 也很夠用 , 而且快將淘汰的產品也不適宜買上 32GB
畢竟以後出清也會很麻煩
沒有選擇高時脈的 3600MHz / 4000MHz 而只是挑了 3200MHz
那是因為查看過 Core i7-12700 , 3200MHz 是保證能支援的資料傳輸速率
因此選擇 RAM 不用大容量和高時脈 , 選中「甜點」才最重要
M.2 SSD:
新買了 Gigabyte AORUS Gen4 SSD 1TB 的 M.2 SSD 用來當系統碟
因為 PCI-E 4.0 的 M.2 SSD 比舊電腦在用的 SATA III SSD , 理論上快近 10 倍
雖然 Core i7-12700 已經支援 PCI-E 5.0
而且 PCI-E 5.0 的 M.2 SSD 比舊 SATA III SSD , 理論上快近 20 倍
但 PCI-E 5.0 的 M.2 SSD 還只是在萌牙階段
可供選擇的產品不多 , 價錢又十分昂貴
因此選擇較普及的 PCI-E 4.0 的 M.2 SSD 是比較划算
其實在選購上並沒有花上太多時間看評測
只是重點查看了主控晶片和有沒有 DRAM
主控晶片:
初代的 SSD 主要是用 SLC(Single-level cell)unit
SLC 的優勢就是壽命長 , 但缺點就是容量小和價格昂貴
因此近年面世的 SSD 都採用了 TLC(Triple-level cell)unit 或是 QLC(Quad-level cell)unit
TLC 和 QLC 有着比 SLC 更大的優勢就是容量大和價格便宜
憑藉以上 2 個重大的優勢 , 快速成為了市場的主流
但 TLC 和 QLC 的最大缺點就是壽命短
廠商知道 TLC 和 QLC 的缺點 , 於是就集中改善缺點
其中主控晶片就是改善 SSD 壽命的其中一個關鍵
剛剛新買的 Gigabyte AORUS Gen4 SSD 1TB 就採用了 Phison 的主控晶片
世界首款 PCIe Gen4x4 NVMe SSD 的主控晶片就是 Phison 推出的
因此 Gigabyte 敢為 AORUS Gen4 SSD 1TB 提供了 5 年 1,800TBW 的保用
TBW = Total Bytes Written 總寫入量
簡單來說 , 就是在 5 年內 , 當 SSD 寫入了 1,800,000 GB 就會宣告死亡
換算為每日的用量就是:1,800,000 GB / 5 年 / 365 日 = 986 GB / 日
較好的主控晶片會妥善管理 NAND Flash 的抹除和寫入
平均分佈 NAND Flash 損耗 , 從而增加 SSD 的壽命
SSD DRAM:
SSD 中的 DRAM 的主要用途是記錄 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
即是記錄全部數據位址的記錄表
有了 FTL 的數據位址就可以精準訪問數據所存放的位置 , 減少讀取時間
另外 , 有配置 DRAM 的 SSD 在寫入資料的時候
主控晶片會把資料先寫入 DRAM 上作暫存
在寫入完畢後才把資料由 DRAM 慢慢調寫入 NAND Flash 內
由於 DRAM 的寫入速度比 NAND Flash 快很多
因此先把資料寫入 DRAM 就能讓用家有很好的速度體驗
但由於 DRAM 也是有容量大小
倘若寫入的資料超過 DRAM 可暫存的容量時
資料就會轉向寫入 NAND Flash 內 , 這時速度便會大跌
電源供應器:
ANTEC 是我個人偏好的品牌 , 因此這次電源供應器選擇了 ANTEC NEOECO NE650G M
NE650G M 是一個 650W 的 80 Plus Gold 全模組電源供應器
按新電腦上的硬件來說 , 650W 是有點太高了
因為電腦耗電的零件主要是 CPU 和顯示卡
我的 CPU 最高也只是 180W , 顯示卡才 75W
就算換上考慮購買的顯示卡 3060Ti 也只是 200W
但因為顧及電源供應器會有老化的問題 , 因此 650W 是買了保險下挑出來的
有很多人以為 , 只要電腦的全部零件加起來不超過電源供應器的總供電瓦數就可以了
但其實這樣選擇電源供應器是有很大風險的
以我舊電腦的電源供應器 AcBel PC7019 為例:
詳看 AcBel PC7019 的供電細項
挑選電源供應器 , 主要關注在 +12V 那一項上
因為 +12V 是主要供電給 CPU 和顯示卡 , 也就是電腦中最耗電的二件零件
由 AcBel PC7019 的供電細項可以得知 , +12V1 和 +12V2 加起來只有 222W
如果以 Core i7-12700 的 Maximum Turbo Power 180W 運行 , 加上 75W 的顯示卡
180W + 75W = 255W > 222W
雖然 AcBel PC7019 有 330W 的總供電瓦數 , 但分配給 +12V 的只有 222W
因此舊的電源供應器就沒法保留至新電腦上使用
另外 , 現在很多的電源供應器都有 80 Plus 的認證
意思是有 80% 以上的能源轉換效率 , 也就是 1 度電中有多少可直接使用在電腦上
由 80% 的「白牌」至 90% 的「鈦金」
等級越高代表能源轉換效率越好 , 也就是越省電
NE650G M 有 80 Plus Gold , 意思是最少的轉換率也有 87%
此外 , 電源供應器分為非模組、半模組和全模組三類
NE650G M 是一款全模組的電源供應器
全模組就是電源供應器並沒有接上任何供電線
使用者可以依據需要 , 把需要的線材接到電源供應器上 , 減少供電線的凌亂
機箱:
機箱選擇了 ANTEC P10 Flux Silent
因為個人不喜歡玻璃側透的機箱 , 畢竟玻璃側板會有碎裂的風險
而且一旦玻璃側板碎裂 , 整個機箱也差不多要報廢
雖然可以補購玻璃側板 , 但價錢也是不太友善
加上我機箱內的零件都沒有 RGB 燈效 , 更是用不上玻璃側透的機箱去炫耀
而且我個人偏好機箱是要有功能性的 , 因此才選擇 ANTEC P10 Flux Silent
因為它有防塵和靜音的功能
一個防塵的機箱 , 可以減少清理機箱內灰塵的次數
ANTEC P10 Flux Silent 有可拆式防塵網分佈在前置、左側和底部
在防塵和散熱之間 , ANTEC P10 Flux Silent 做了一個平衡
ANTEC P10 Flux Silent 在前方有 3 個 120mm 風扇
打開了前置的機箱門 , 可以藉着 3 個 120mm 風扇
把機箱外的冷空氣抽進機箱內 , 增加風流量去降低機箱內的溫度
後方有一個 120mm 風扇 , 主要用於把機箱內的熱空氣抽出至機箱外
另外還有一個未安裝的 120mm 反葉風扇同梱在機箱內
這個反葉風扇(Flux 架構)就是這款機箱的最大賣點
據網上的一些評測 , 這個反葉風扇在安裝後可以降低機箱內的溫度約 3°C 左右
附送了 5 個風扇的成本 , 個人深信雖然已經反映在價錢上
不過省卻選購風扇的時間和額外成本 (eg: 車費
感覺還是很划算
而且這個機箱有 1 x 5.25" , 3 x 3.5" , 3 x 2.5" 的硬件區
舊電腦剩下的 5.25" 光碟機 , 3 個 3.5" HDD 和 1 個 2.5" 的 SSD
可以一個都不少的把它們安置到新機箱內
比起舊機箱 , 新機箱的左側造了走線位 , 有很好的理線空間
上方機頂有 POWER 按鈕 , 風扇轉速按鈕 , 2 個 USB 3.0 TYPE-A 接口和 3.5mm 音訊接口
但沒有 RESET 按鈕算是美中的大不足
畢竟電腦當機時 , 沒有 RESET 就要強按 POWER 按鈕斷電重啟 , 這動作對電腦的傷害有點大
但我對 ANTEC P10 Flux Silent 還是很滿意
有些地方還是覺得挺貼心:
側板螺絲鬆開後仍懸掛在板上 , 大大減少遺失螺絲的機會
側面理線的地方有配上魔術貼 , 不需要使用靈活性較低的索帶
機箱上方的接口都配有防塵膠塞 , 在非使用時可減少灰塵進入接口
以一個 $535 的機箱來說 , 個人覺得算是物超所值
----------------
#1 USB 3.2 Gen 2 即是傳輸速度能高達 10Gbps 的 USB TYPE-A 接口
#2 USB 3.2 Gen 2x2 即是傳輸速度能高達 20Gbps 的 USB TYPE-C 接口
那個 USB Implementers Forum 說不定是以存心搗亂的心態去命名 USB 的
給一個不明所以的名稱是那門子的考量 !?
23/07/2022
今晚終於破了《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 X》
《機戰 X》是《機戰 V》的下一作品
因此我也是破了《機戰 V》後 , 接着玩《機戰 X》的
但個人覺得《機戰 X》比《機戰 V》好玩得多 一 一d
這絕不是參戰作品的功勞 , 而是《機戰 X》的劇情真的有讓我着迷
《機戰 X》我也是玩中文版的 , 並且有看劇情發展
故事講述一個魔法的世界 ── 艾爾•瓦司
艾爾•瓦司是一顆行星 , 地上長滿會結出智慧之果的大樹
由名為智慧之神「恩殆」所創造 , 而管理着艾爾•瓦司的則是「魔從教團」
魔從教團是艾爾•瓦司的法律和秩序的守護者
他們使用名為「自動術士」的機動兵器 , 鎮壓各地的戰亂
有一天 , 身為魔從教團術士的主角(伊歐利)跟一隻魔法生物交談後突然感到迷茫
伊歐利替這隻魔法生物取名為霍普斯
然後他在神殿的倉庫裡找到了古老的機動兵器 ── 捷爾嘉德
他駕駛着捷爾嘉德 , 帶着魔法生物霍普斯脫離魔從教團 , 踏上旅途 , 尋找自己生存的意義
在旅途上他遇見了很多被召喚至艾爾•瓦司的異界人
他被拜託去幫助救世主飛雲 , 助他打倒多惡達
旅途上 , 霍普斯豐富的知識使到伊歐利對牠有着懷疑
伊歐利並多次與霍普斯舌戰 , 更稱牠為「滿肚壞水的鸚鵡」
霍普斯自詡是高等的魔法生物 , 因此對自己多次被稱作鸚鵡深感不滿
雙方的嫌隙與不信任 , 造成了霍普斯的多次背叛
伊歐利脫離魔從教團的舉動 , 被視為背叛教團
因此教團不停派出術士去追殺 , 伊歐利每次都對其中一個術士(安瑪莉)手下留情
但他也不知道為何會對她有着特別的情愫
教團內的術士都苦心鑽研着教條
那是使用艾爾•瓦司空氣中瀰漫着的「生命魔力」所施展的魔術
打破固有定理 , 開拓出新的教條 , 正是魔從術士所追求的人生
只要達至最高 , 就可以問鼎懸空 3,000 年的教主之位
法師賽立克多次帶着教團術士追殺伊歐利
那是因為賽立克覺得伊歐利也是教主的最佳人選
為了除去適任者 , 賽立克不停追擊着伊歐利 , 可是每次都被擊退
伊歐利一行人在一次戰鬥中 , 被時空扭曲的奇異點送到來地球
看到四週熟悉的風景 , 腦海中的昔日記憶正正慢慢浮現
此時 , 安瑪莉駕駛着自動術士在市區出現並對伊歐利展開攻擊
回復記憶的伊歐利 , 本名葵伊織的他
喊出安瑪莉的本名 ── 天野亞真里
並向她說出二人為同學 , 居住於地球
他們是被召喚來艾爾•瓦司 , 並被教團竄改了記憶
伊歐利的說話使安瑪莉的記憶被勾起
陷入猶豫的安瑪莉被伊歐利擊墜
伊歐利救走暈倒的安瑪莉後離開市區
賽立克鍥而不捨追擊着伊歐利
在再次交戰前 , 霍普斯向賽立克揭露了要成為教主的必要之物 ── 捷爾嘉德和自己
捷爾嘉德是古老的機動術士 , 戰力薄弱是因為它對生命魔力的苛索很大
它的戰力並不是普通術士可以發揮出來 , 能駕馭它就是作為教主的最好證明
賽立克知道真相後 , 向霍普斯招手
霍普斯跟伊歐利表示 , 賽立克的實力絕對比他強上好幾倍
面對無法取勝的戰鬥 , 害怕死亡的霍普斯決定變節
複製出捷爾嘉德•鏡射並倒戈向伊歐利作出攻擊
由於失去了霍普斯的生命魔力 , 捷爾嘉德的戰力大減
但憑藉伊歐利的堅定意志 , 他把霍普斯打倒
戰敗的霍普斯若無其事的回到伊歐利身邊
並向賽立克宣稱 , 作為魔法生物的自己並不是教主的一件物品
正當眾人準確向霍普斯問責時 , 牠則宣稱要先解決眼前的強敵而蒙混過去
接着眾人聯手向賽立克反擊
在賽立克被壓着打的時候 , 他向安瑪莉招手 , 想憑藉二人的力量打敗伊歐利
但安瑪莉卻登上了捷爾嘉德 , 與伊歐利一起並肩作戰
獲得了霍普斯和安瑪莉的力量
伊歐利創造出最強的教條《創造壹式:天地真命》, 並把賽立克打敗
戰敗的賽立克使用空間轉移 , 把伊歐利一行人送回艾爾•瓦司
賽立克對教主之位的垂涎 , 讓他幾近瘋狂 , 並聽到了恩殆的聲音
他殺掉了導師齊爾汀 , 因為直接聽到恩殆的聲音的他 , 已經不需要恩殆的傳話人
扭曲的精神讓魔力逆行 , 使他變成瘋狂的怪物
賽立克決心要與伊歐利一決生死
伊歐利和賽立克來到了黑暗漩渦之中
二人展開最後的激戰
但當伊歐利打敗賽立克時
沒法接受失敗的賽立克 , 體內的魔力開始失控
伊歐利使用新的教條切斷了賽立克從艾爾•瓦司獲得的生命魔力
失去了艾爾•瓦司的生命魔力 , 賽立克再也沒法聽到恩殆的聲音
精神回復平靜的賽立克承認自己的過錯
隨着賽立克的座機「沃斯 • 狄恩貝爾」爆炸 , 賽立克再不能成為威脅了
伊歐利打倒了所有強敵後回到艾爾•瓦司
但艾爾•瓦司的宇宙出現無數的裂痕並開始崩解
接着大量魔從教團的機動術士出現並作出攻擊
在擊倒所有機動術士後 , 響起了野獸的咆哮聲
霍普斯向眾人說:「終於要來了」
散發着壓迫感和無盡惡意的魔獸出現
牠就是艾爾•瓦司的造物主 ── 恩殆
當眾人還在確認牠是否人類的敵人時
恩殆已經搶嘴說人類只是牠的食物而已
牠是高次元的生物 , 創造出艾爾•瓦司的宇宙世界作為自己的住處
3,000 年前 , 人類與外星種族反螺旋族爆發大戰
恩殆把生還的人類引導至艾爾•瓦司
並以不同的人類情感作為食物
但這些所謂的食物並不用於生存 , 而僅僅是用於享樂的小食
在人類的情感中 , 牠特別喜愛痛楚、悲傷、苦惱和憎恨
牠創立魔從教團 , 操控着艾爾•瓦司的所有戰亂
迫使着人類誕生出悲傷和痛苦的情感
但恩殆開始厭倦艾爾•瓦司的人類情感
牠開始接觸異世界 , 召喚異界人至艾爾•瓦司
初嚐異界人類情感的味道
雖然特別喜愛痛楚、悲傷、苦惱和憎恨 , 但偶爾也會點綴一點喜悅和愛去品嚐
因此引導至艾爾•瓦司的人類中 , 除了好戰之士、還會有渴望和平的人
得知恩殆的真面目後 , 伊歐利集合大家的力量攻擊
雖然受到強大的攻擊 , 但恩殆的損傷卻慢慢回復
恩殆為了向伊歐利展示何謂絕望 , 牠把整個艾爾•瓦司吞下
但因為主角軍一直保護着艾爾•瓦司 , 使到艾爾•瓦司上的人充滿希望
希望的情感使到恩殆感到不適 , 把艾爾•瓦司從口中吐出
由於艾爾•瓦司已經沒法提供可口的味道給恩殆
因此恩殆決定要毀滅艾爾•瓦司
霍普斯認為只要大家同心合力 , 一定可以打倒恩殆
伊歐利認為霍普斯的求生意志很強大 , 因此牠認為可以就必定可以成功
接着大家合力打倒恩殆
但有着無限力量的恩殆 , 所受到的傷害很快又回復
伊歐利知道教主和捷爾嘉德是魔獸恩殆轉生時 , 作為心和肉體的新容器
既然是新容器 , 那必定是有着和魔獸恩殆相等的力量
霍普斯對此也十分認同
於是伊歐利把全副精神貫注入捷爾嘉德 , 衝進魔獸恩殆體內進行攻擊
攻擊過後 , 伊歐利和捷爾嘉德回到宇宙空間 , 但魔獸恩殆卻一動也不動
這時 , 霍普斯卻佔據了恩殆的魔獸身軀
霍普斯表示 , 牠跟魔獸恩殆同是高次元生物
牠被恩殆由異世界召喚而來 , 也是作為轉生容器的生命
教主作為心 , 捷爾嘉德作為軀體 , 霍普斯作為生命
但身為魔獸幼體的牠 , 因為不想被恩殆吞噬 , 於是利用伊歐利的力量作為打倒恩殆的棋子
得到恩殆軀體的霍普斯 , 化成魔獸霍普斯
由於是恩殆的生命備品 , 魔獸霍普斯也有着跟魔獸恩殆同樣的嗜好 ── 吞食人類的情感
對於變成敵人的魔獸霍普斯 , 伊歐利唯有刀刃相向
------------------ 熱血的主題曲 ── 鋼のWarriors 響起 ------------------
大家憑藉愛、勇氣和希望 , 終於把魔獸霍普斯打倒
由於失去魔獸恩殆的意志支持 , 艾爾•瓦司開始崩潰
霍普斯告知眾人 , 只要聚集大家思念的力量
就可以代替魔獸恩殆的意志 , 繼續支撐着艾爾•瓦司
可是集合了艾爾•瓦司所有人的思念力量也沒法阻止崩潰
此時霍普斯走出來 , 使用上自己的力量彌補眾人思念力量的不足
當大家以為霍普斯又在耍狡猾的時候
魯魯修和 C.C. 看穿了霍普斯並不是真正的背叛 , 就連伊歐利也一樣
他配合霍普斯演好了這場戲
雖然霍普斯跟恩殆一樣愛吞食人類的情感
但牠跟恩殆不同 , 牠更偏好歡愛和希望
要是沒有把大家迫到絕境 , 就沒法吸收足夠的愛、勇氣和希望
作為魔獸幼體的牠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支撐艾爾•瓦司
霍普斯跟伊歐利道別前 , 感謝他為自己取了霍普斯這個名字
接着伊歐利大喊:「霍普斯 !!」
霍普斯化成一團光撐起了艾爾•瓦司
話說結局有點讓我意外和感動
我是真心相信霍普斯的背叛
然而到最後卻是一種自我犧牲的背叛 , 真的有點驚訝
霍普斯最後跟伊歐利的道別和伊歐利的大喊 , 真的有一點點撼動心靈
而且本作的主題曲《鋼のwarriors》真的是超燃超熱血 !!! (推薦 ! 推薦 ! 推薦 !
不論是故事和主題曲都是一流 , 所以才說《機戰 X》比《機戰 V》來得好
最少是讓我感到熱血和有驚喜
幸好 , 在伊歐利和安瑪莉談情的時候 , 霍普斯再次出現
以「電燈泡」方式的出現 , 貼合霍普斯滿肚壞水的性格作結尾
《機戰 X》的故事正式劃上句號
話說這個小劇場真的要分享一下 , 真的很棒 XD
17/9/2022
今天和朋友看了《尚氣與十環幫傳奇》
個人觀賞完後 , 感覺是很不錯 , 故事也比想像中好
故事簡述
1,000 年前 , 文武(Wenwu)藉着「十環」的力量 , 建立了「十環幫」
他們雖潛伏於黑暗之中 , 卻縱橫於世界每一個角落 ── 顛覆政權 , 改寫歷史
不老不死的文武並不滿足於此 , 他想得到異界「大羅」的古老法術
在穿過移動竹林後 , 文武遇見了 Li
文武被 Li 吸引着 , 二人互相纏鬥 , 亦互相欣賞
文武的剛被 Li 的柔所克制 ,「十環」亦被 Li 的「大羅」力量所控制
戰無不勝的文武「敗」在 Li 之下
但愛總是自有安排 , Li 愛上文武 , 並成為文武妻子誕下了尚氣(Shang-Chi)
放棄「大羅」之力的 Li 離開了村莊 , 跟着封印「十環」的文武度過餘生
但好景不長 , Li 被文武的仇家上門所殺
失去摯愛的文武再次執起「十環」手刃仇人 , 並重建「十環幫」和訓練兒子復仇
尚氣在執行完文武的任務後 , 因罪惡感而易名避世 , 但終被文武找到
文武找到了兒子尚氣和女兒 Xialing
藉着他們頸上的項鍊 , 解開了在清明節才會開啟往「大羅」的秘道
文武自 Li 死後 , 一直聽到 Li 的呼喚
他深信 Li 被困在「大羅」的村莊內 , 為了可以與愛人團聚
他策動了「十環幫」攻入「大羅」
但尚氣一行人比文武早一步進入「大羅」
並告知姨母 Ying Nan ,「大羅」將會被文武進攻一事
身為「大羅」守護者的 Ying Nan 知道 , 文武是受到了棲暗者(Dweller-in-Darkness)的蠱惑所致
幾千年前 , 食魂者(Soul Eater)出現並攻擊「大羅」
戰火間 , 不斷吞食人類靈魂的食魂者越發強大 , 最終更摧毀了一個「大羅」的城市
食魂者想進入人類的宇宙
最後神龍出現 , 並與「大羅」的戰士們把食魂者封印於「黑暗之門」(Dark Gate)後
這 4,000 年來 ,「大羅」的後裔憑藉神龍賦予的法術和龍鱗 , 一直看守着「黑暗之門」
多年來 , 不同的人都嘗試來打開「黑暗之門」
他們都被一道聲音所吸引 , 因為這道聲音會承諾滿足他們最大的願望
棲暗者知道文武的「十環」有能力解放牠 , 所以不停地蠱惑着文武
就在清明節當日 , 文武和「十環幫」來到「大羅」村莊前
Ying Nan 和「大羅」的戰士不肯讓路 , 於是雙方展開交戰
文武乘着眾人混戰期間 , 走進村莊
他先到祠堂裡 , 在妻子的靈牌前上香
尚氣來到擋在文武面前
但文武把 Li 的死推卸在尚氣身上 , 尚氣則怪責文武寧選擇「十環」也不選擇家人
尚氣的怒火把文武棒打了一頓
但文武乘着尚氣不備 , 用「十環」把他打入湖裡
文武伺機來到「黑暗之門」前
「黑暗之門」雖由堅硬的龍鱗所封印 , 但仍舊受不了「十環」的連續攻擊而出現裂縫
隨着文武的攻擊 , 裂縫越來越大
大量的食魂者從裂縫鑽出來 , 把汲取後的靈魂帶回門後予棲暗者
在湖裡昏迷着的尚氣憶起了母親
神龍把空氣呼向尚氣 , 龍之吹息使尚氣回復清醒
他看到了湖底的神龍 , 並乘坐着神龍飛向文武
雖然尚氣堅稱門後的聲音並不是母親 , 但文武卻堅信妻子就在門後等待着
尚氣使出母親年幼時相授的太極拳術 , 制衡了「十環」中的「五環」
尚氣與文武各使「五環」對決
二人「環」「環」相碰 , 攻守互換
文武在最後把「五環」傾盡全力轟向尚氣 , 但餘下的「五環」也被尚氣所制御
這跟當年 Li 完全控制「十環」的情形一樣
但尚氣把控制的「十環」拋在地上 , 他希望要回的是 ── 父親
在文武稍稍猶豫之際 , 棲暗者終於衝破封印
有着蛇一般的頭身 , 頭上沒有眼睛 , 卻有血盤的大口
身上有數隻短小的爪 , 有蝙蝠的大翼和多條辮子尾巴
文武和尚氣都對眼前的怪物目瞪口呆
棲暗者看到文武和尚氣就立即攻擊
危急之際 , 文武抓起「十環」撲向尚氣 , 讓其躲開了棲暗者的攻擊
但自己卻被棲暗者抓個正着
棲暗者吞食文武的靈魂時 , 文武用盡最後一口氣把「十環」交到自己的兒子手上
最後靈魂被棲暗者所噬 , 結束了生命
神龍趕過來把棲暗者推倒
尚氣用「十環」打塌石拱 , 堵死了門後的食魂者
尚氣跳上神龍 , 與妹妹 Xialing 一起追趕着往村子裡去的棲暗者
神龍利用湖水怒濤圍繞着棲暗者
被怒濤纏着的棲暗者吞食了食魂者帶回來的靈魂後
力量大增 , 展翅掙扎開纏繞着牠的怒濤
神龍和棲暗者在湖上展開大戰
但神龍很快就被棲暗者的爪抓着龍頭 , 身上又被棲暗者尾巴捆着沒法動彈
棲暗者開口汲取神龍的靈魂
要是牠汲取了神龍的靈魂 , 就沒有方法再阻止牠肆虐了
在危急關頭 , 尚氣的女友 Katy 用龍鱗箭射向棲暗者的喉嚨
箭由左至右穿過棲暗者的喉嚨而出
神龍的靈魂由口中回到身體裡去
受傷的棲暗者遭受着神龍翻起的怒濤拍打
尚氣在神龍的身上跑着 , 滑向棲暗者
他把「十環」打進棲暗者的胸膛內 , 並使「十環」在棲暗者的胸膛內迴轉
最後「十環」破膛而出 , 把棲暗者轟成碎片
《尚氣》未上畫已經鬧得滿城風雨
有人批評 DISNEY 選擇了沒有俊俏臉孔的劉思慕作主角 , 不諳華人的審美標準
但個人對 DISNEY 選擇劉思慕沒什麼異議 , 感覺劉思慕比一般韓籍帥哥更適合《尚氣》這部作品
又有人批評「傅滿洲」的名字涉及種族歧視 , 是別有用心的展現華人最糟糕的形象
我對「傅滿洲」這個名字沒有感覺 , 但很讚賞把「傅滿洲」改做「文武」
因為「文武」這個名字很有遣辭用字的深度 , 再者也比較 Cool
倘若一部電影是帶着偏見和執念去觀賞 , 那就難以用心去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先清空想法 , 才能感受更多;先清空瓶子 , 才能盛載更多
《尚氣》的劇情是比我想像中好
最少以獨立作品來看 , 故事交代尚算完整
Dweller-in-Darkness 是 Marvel 典型美式漫畫的邪神 , 但卻揉合了中國的神龍作天敵
感覺在編排上很有心機
確實看到《尚氣》有着很多中國風的元素 , 也摻雜了不少中國的文化
尚氣和文武就是很中國傳統的父子
父親的威嚴不容挑戰 , 孩子雖有不願卻不敢違背
二人一生從未互相了解 , 直至文武臨終把「十環」交到尚氣之手
那種身為父親保護兒子的想法至死也沒有道出 , 只以行為作暗示
與無法啟齒的父子之情為對照 , 因摯愛之死而萌生出的憤意卻顯而易見
失去摯愛 , 那種丈夫失去妻子造成的孤獨、痛苦、悲憤
為復見愛人而施以的惡行 , 那種對妻子的痴情所釀成的破壞 , 又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惡嗎 ?
文武縱使是一個能在陰詭裡撥弄風雲的惡人
同時 , 他終究也是一個在餘生中被情所困的悲情人物
很佩服梁朝偉把文武這個角色 , 演繹成一個有着複雜感情的人物 , 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反派
04/11/2022
今天下班後跟朋友們飯聚
一位友人推介了一間在大角咀的串燒店
下班後找上他 , 跟他和他女友一起乘計程車前往
因為塞車 , 差不多近 20:00 才來到
其他二位朋友已經在飯桌上等着
有 5 個人就可以比較多試一點不同的菜式
自從疫情後 , 已經很少一大夥兒外出 , 更鮮少來到鬧市中央吃飯
吃過飯後 , 朋友便送他女朋友上計程車
我們 4 人去了一間酒吧 , 但因為太吵雜 , 於是在門口處就打住了
然後轉去了一間我們剛出來工作時常常去的酒吧
因為不飲酒的我 ,「下半場」多數都是回家去
但今晚我也鮮少坐了下來
05/11/2022
我們 4 人在酒吧閒聊着
突然其中一個朋友喃喃說着:「阿強走左」(阿強走了
以為是他不經意的喃喃自語
但聽清楚後 , 我瞬間呆望過去
眼神由剛剛的驚嚇變成失落 , 然後目光慢慢回到眼前的杯子前
大家都是坐着 , 一陣子沒有說話
對... 還有什麼可以說... 我真的想不到要說什麼...
一個相識了 25 年的好兄弟離開了...
大家開始用手機通知其他人 , 我也是
我在 Whatsapp 上對着一位朋友打着:「朱世剛剛走左」
那種感覺像是... 我好像對着自己再宣布他的死訊一樣 , 感覺很難受...
那一刻 , 大家的情緒都很平靜 , 平靜地結帳 , 然後各自回家去
這一晚完全睡不好
我早上 8:00 醒來 , 一個人坐在電腦前發呆
回想起以往的事 , 又想着沒有他的世界 , 眼不自覺地泛着淚
直到 9:30 , 老婆醒來找我
看我沒有亮着電腦地呆坐着 , 問我什麼事
「朱世走左啦...」, 又再一次宣佈友人的死訊
但話也未說完... 我已經崩潰地在啜泣...
老婆看到我這樣 , 只是抓着我的手讓我哭個夠
只消一會 , 悲痛釋放出來後 , 人就慢慢平復
老婆像是擔心我 , 訛稱今天的約會取消了 , 整天都留在家陪我
我人沒事 , 只是一個相識了 25 年的好兄弟 , 上天只是用 1 晚就帶走了他
這種事實... 很讓我心裡難過... 但卻難以表達...
回想起另一位朋友用了米高佐敦對高比拜仁的一句輓辭
When Kobe Bryant died, a piece of me died.(我生命的一部分已隨高比一同死去)
這句話看來是最能道出我們當下的心情...
我很榮幸可以見證你這 25 年的人生
一路好走 ! 兄弟 !
19/11/2022
今日去上平安卡課程
這次的老師性情很沉穩 , 很有一種練達老成的感覺
雖然講課沒有激昂的聲調 , 但在某些批判性的地方 , 沉厚的說話裡還是微微帶點憤慨
其中他提出的一個觀點 , 我是很認同的
他表示政府常常在某些意外發生後 , 再添加一些新的安全指引
但其實意外的發生並不是安全指引不完善 , 而是肇事者往往沒有遵守安全守則
把安全指引再充實得華麗一點 , 真的可以減少意外發生 ?
他認為政府應該是加強巡查和監督 , 並不是把安全指引內的水平再提高
言語間好像暗示政府在安全方面的措施有點不問東西南北
除了安全知識 , 鮮少聽到這些專業性的批評
感覺真的是「上了一課」
老師在考試後 , 表示今天有二份試卷
他說其中一份試卷沒什麼人錯 , 看來這份是比較容易
但另一份 , 有三條比較多人答錯 , 因此推斷這份比較難
第一條:
如果不當地維修受損的電器設備時 , 會造成
A. 觸電
B. 燒傷
C. 爆炸
D. 以上皆是
這條比較多人答錯是因為答案的排序而已
大家可能看到 A 已經確定答案是 A 了
但其實理解一下 , 不難發現答案是 D
第二條:
下列那項不是吊運物件時會容易造成意外的成因
A. 吊運裝置沒有妥善檢查
B. 吊運的物品過重
C. 吊運的物品在人群上空經過
D. 吊運員和訊號員有良好溝通
這條的重點是「不是」, 大概是換了角度問
把「好」變成「壞」, 讓擅長選「壞」答案的人失神吧
第三條:
在進入地盤內的密閉空間前 , 應
A. 通知地盤的負責人
B. 準備強制通風設備
C. 帶備滅火筒
4. 帶備急救用藥箱
我是在第三條上猶豫了一下
因為 A 和 B 都是可接受的答案
但準備強制通風設備是上一條問題的答案 (幾近肯定正確
難道連續二條問題都是同一個答案 ?
是別有用心的混淆視聽還是襟懷坦白的偶然巧合
但感覺是 B 的機會比 A 要大
因為密閉空間的意外大多都是缺氧窒息而死 , 所以鮮風設備對密閉空間的重要性是肯定的
因此最後選擇了 B
雖然不幸地考比較難的一份
但這次還是 100 分 PASS 一 v一+ (還不是識字就行的考試
29/09/2023
近年市面上的手機已經沒有了 4.6" 的蹤影
一般較小的都在 6.1" 了
因此最愛用的 Sony Xperia XZ1 Compact 就成了我最後用的 4.6" 手機
很喜歡 Sony 的日系手機 , 畢竟由 2012 年已經開始在用 , 共用了三款
但 Sony 早年已經摒棄了 Compact 系列的市場
現在 Sony 的手機也來到了最少 6.1" 了
喜歡 4.6" 手機的我也不得不選擇 6.1" 了
但我的舊手機 Sony Xperia XZ1 Compact 的容量真的太小了 (預設只有 22.73 GB ROM 可用
每次更新 POKEMON GO 遊戲都舉步維艱
縱使怎麼努力刪除資料 , 但仍不敷應用 |||Orz
加上電池老化十分嚴重 , 一個午飯時間就可消耗了 50% 電量
因此苦無對策下 , 唯有更換手機
今天換了新手機 ── Samsung Galaxy S23
雖然最新的 Sony Xperia 5V 是我心儀的 6.1" 手機
可是價錢實在太貴了 , 最便宜的店鋪也要索價 $5,800 多
而且在規格上也輸 S23 太多
我是特意地等到 iPhone 15 系列開賣時才買 S23 的 , 期望 Samsung 會再有一波的降價
幸運地 S23 由官方的開賣價 $5,898 掉到了 9 月時的 $4,550
加上賣掉贈品 Samsung Galaxy Buds2 無線降噪耳機的 $320
S23 大約也只花了 $4,230 , 算是很划算的價錢
Samsung 的 S 系列手機是它們的旗艦機系列
但 S23 算是旗艦機中最弱的旗艦機
螢幕尺寸小 (6.1"
儲存容量小 (128GB ROM
電池最小 (3,900 mAh
但以我使用 Sony Xperia XZ1 Compact 的要求
S23 的這些規格都好太多了 (除了 6.1" 螢幕很不好...
而且會選擇換電話 , CPU 也是重要的原因
S23 使用的正是以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 為基礎的定製 CPU
Qualcomm 經歷了由 Snapdragon 888, Snapdragon 8 Gen 1 兩代功耗過高的問題
這一代的 Snapdragon 8 Gen 2 終於有不錯的能耗比表現
個人覺得能耗比是電子移動裝置上 , 十分重要的參考資料
在追求高性能時卻消耗上大量的電量 , 這對沒有 7×24 供電的手機來說是一種差勁的表現
除了 CPU 有提升 , 相機算是比較有大幅提升的硬件
Xperia XZ1 Compact 只有 1 個 19MP 的主鏡頭
S23 卻有 50MP 的廣角鏡、12MP 超廣角鏡和 10MP 遠攝鏡
看來相機真的是近年手機的激烈戰場之一
Samsung 在手機上的工藝毋庸置疑比 Sony 好
那個 7.6mm 的手機厚度還是讓我覺得很厲害
畢竟在 2023 年裡 , 最薄的非摺疊式手機的就是 S23 了
這比今年 Sony 的旗艦機 ── Xperia 1V 的 8.3mm 還要薄
雖然 S23 的 7.6mm 是比 Xperia XZ1 Compact 的 9.4mm 還要薄上不少
但因為體積大了 , S23 的重量還是無法比 Xperia XZ1 Compact 來得輕 (168g vs 143g
不過那 25g 的相差 , 拿在手上的感覺還是不太明顯的
可是在設計上 ,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 Sony 的凹陷式電源鍵設計 , 手指可以順藤摸瓜的找到電源鍵
Samsung 的則是凸出式的電源鍵設計
有時摸到鍵後按下才知道那個只是凸出式的音量鍵 , 這設計有點讓位置感模糊了
因為我是選最低規格的 128GB ROM 的 S23 , 因此只有一款叢林綠的顏色可選
但個人對叢林綠是不怎麼喜愛... 但要上 256GB 才可以選我喜歡的雪慕白
我恐怕這 128GB 都用不盡 , 還要多付 $500 上 256GB
這個花錢買外表就算了 , 反正買新手機就是要用 , 又不是拿來炫耀
$500 用來買一個漂亮一點的彩殼比較划算 !
其實我在早幾天已經預早買了一個 S23 的透明軟殼
殼的 4 個角位還有特別的加厚作保護
這個殼才 $10 !!! 真的便宜又大碗 !!! (還是被價錢打倒的人
29/01/2023
今天終於狠下決心去轉台
那是因為早兩天碰巧看到了 SMARTONE 的推廣 ──
$78 - 7GB , 合約期 24 個月 , 合約期內免 $18 行政及隧道費
雖然自由鳥的賣點是「無合約」和「可共享數據」
但自由鳥的價錢真的是太貴了
一個月 6 GB 的數據用量計劃也得要 $120 , 老婆 2GB 也要 $70
合共 $190 才只有 8GB
因為慣性懶惰 , 用好了就不想轉來轉去
雖則 SMARTONE 這用量計劃還不是全城最便宜
但 2 年好歹也能給我省上 $8xx , 還不計及多出來的 6GB/月
看在錢的份上 , 還是幹吧...
轉台的手續現在都不用到門市辦理 (電話 + 網上
客戶服務小姐還意外地給我說:「生日快樂 , 林生」
憑着這句話 , 我在客戶體驗問卷調查中給上了滿分 10 分 一 .一
20/05/2024
今天破了《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 30》
《機戰 30》是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的 30 週年作品
據傳是機戰系列的最後一作
因為機戰系列的營收不斷下試低點 ,《機戰 30》就背負起挽救這個系列的重任
因此《機戰 30》的改動也較以往多 , 希望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遊戲難度加入了「菁英」和「超級菁英」兩種新難度
本想以「超級菁英」難度破關 , 但「超級菁英」下的敵人會比我軍高 20 LV
除非每次攻擊都使用上精神
不然別妄想在不改造機體 / 不培育駕駛員的情況下可以碰到敵人 一 一|||
這樣的難度提升感覺很懶惰
我是期望有正常 LV 的敵人 , 以排山倒海式的進攻去圍困我軍等
不是把全部雜魚機都變成 BOSS 機
要克服這些困難 , 不就是去改造機體 , 讓駕駛員學習新的能力去增強戰力而已
光拼機體性能和駕駛員能力 , 在戰棋遊戲上談不上是用戰術去攻略
感覺很沒趣的情況下 , 我還是推倒重來選擇「菁英」罷了 (已玩了好幾關「超級菁英」
《機戰 30》是我第一次選擇女角作為主角
因為對比女主角 , 男主角的造型真是不堪入目... 怎麼一副猥瑣的樣子... (搖頭
看 ! 對比這麼大 !
雖然是 30 週年作品 , 但主角機是重新設計的曉擊霸 30th (遊戲譯名:凶鳥 30th
個人對曉擊霸其實不怎麼有愛
因為機體的設計很 Gundam style , 機體甚至沒有任何特殊能力
更不用遑論其戰力會如何毀天滅地
雖然解封後的黑洞炮不論射程和攻擊力都很強大 , 但是 EN 的消耗同樣強大
使到曉擊霸 30th 只能炮發一次黑洞炮後就得退下火線
感覺算是歷代主角機中 , 戰力較弱的其中一員
跟曉擊霸 30th 一樣 , 來自黑科技的萬能戰鬥艦「德萊斯特雷迦」就很不同
它搭載着厄歐斯神文明的 AOS 系統 , 戰力十分強大
玩家只要擊倒敵人就可以獲得本作新增的 MxP 點數
使用 MxP 點數就可以升級戰艦上的不同設施 ── 艦橋、機庫、引擎室、訓練室、營舍、實驗室
不同設施有着不同的效果提升 , 如:命中和迴避率、SP 起始量等等
但因為我沒有改造的習慣 , 所以這方面沒有去研究 一 .一
而且戰艦加入了「後援」功能 , 不同的乘員有着不同的主動技能和被動技能
主動技能的施放也是跟一般駕駛員一樣需要消耗 SP
被動技能則是自行發動 , 並且不用耗費 SP
本作最大改變算是取消了關卡順序的玩法 , 改成每一個關卡變成「任務」
任務又同時分作「關鍵任務」和「支線任務」兩種
全故事共分為 9 個章節
在完成該章節的所有「關鍵任務」後就會進入下一章節
玩家可以按自己喜歡的作品選擇攻略不同的任務
故事簡述
Questers 是一群在宇宙中探求真理的人 , 他們認為自己有責任引導宇宙邁向未來
所謂的探求真理 , 實是以自己的意志對每個文明進行審判
在 300 年前 , 一個名為厄歐斯的神文明被 Questers 消滅
厄歐斯的倖存者帶着萬能戰鬥艦「德萊斯特雷迦」的原稿來到地球
並告知人類 , Questers 會來地球審判人類
人類為防範 Questers 的滅絕 , 建造了德萊斯特雷迦
不久後 , Questers 來到地球
因為人類開始掌握魔神力 , Questers 認為再放任人類
魔神力會與人類的意志互相呼應 , 發揮出無限的力量
這股力量可以扭曲次元 , 甚至是真理
如果人類使用這種力量侵略宇宙 , 那就會為宇宙帶來災禍
因此 , Questers 委任實戰部隊隊長 ── 蔚藍
率領着 Questers 的機動兵器與人類交戰
在連場的交戰中 , 以為 Questers 就是真理的蔚藍開始動搖
在接連觀察人類的行為裡 , 他萌生出與 Questers 完全相反的想法
原本被 Questers 委任為侯任地球之王的他
最後加入了人類反抗 Questers 的肅清行動 , 倒戈相向的跟 Questers 開打
憑藉人類的奮戰 , 最終把 Questers 打倒
本以為打倒 Questers 就落幕
想不到真正的敵人 , 竟然是厄歐斯的神文明統治者 ── 塞刻菈米諾斯
她的故鄉被 Questers 毀滅後就逃到地球來
並在地球上邂逅了愛人前田英影 , 愛上了前田英影的她
使用上小部分厄歐斯的遺產給予前田英影助力
但這股強大的力量扭曲了前田英影的心靈
為了出人頭地 , 前田英影妄想把厄歐斯的遺產和塞刻菈米諾斯上獻給自己的主君
塞刻菈米諾斯對於前田英影的背叛而心生怨恨和憤怒
加上蒂波尼雅(魔法騎士中的 BOSS)的蠱惑
因此塞刻菈米諾斯把整個國家的人民的精神都給破壞掉 , 並摧毀了整個國家
(怎麼又是這種爛熟於心的故事設定...
過去的經歷 , 使到她對地球人擺出一副只能臣服或死去的態度
然而 , 對剛打敗 Questers 的地球人來說 , 自然是 fight for freedom
德萊斯特雷迦的艦長三葉特意提起了塞刻菈米諾斯不快的過去
玩家可以選擇對話來決定最終 BOSS 的 HP
「沒錯」----- HP 932,000
「雖然我們沒有這種意思」----- HP 832,000
毫不猶豫選擇了挑戰最強的 BOSS
這個 BOSS 算是集所有減傷技能於一身
機體為 2L 的大小
一般真實系的機體(M size)減少 20% 傷害率
一般超級系的機體(L size)減少 10% 傷害率
加上擁有技能威壓 LV4 (プレッシャーL4
8 格範圍內的對手技術不及於她 , 則減少 20% 傷害率
而且也擁有最高等級的底力技能(HP↓時 , 命中率、迴避率、爆擊率、防禦力↑)
在最後的 10% HP 時 , 減少 90% 傷害率
不愧是怨憤的 BOSS , 竟然還有最高等級的氣力界限突破 (気力限界突破EX
那是氣力越高 , 攻擊力和防禦力也越高
幸好 BOSS 沒有 HP 回復的技能 , 也沒有時間限制
因此打倒她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隨着眾人的奮戰 , 最終把 BOSS 打倒
三葉告訴塞刻菈米諾斯
前田英影的後人每年都會在災難當日 , 獻上她最愛的花作賠罪
塞刻菈米諾斯釋懷後 , 伴隨着座機的爆炸一同逝去
此後 , 三葉把德萊斯特雷迦交還給厄歐斯的倖存者後 , 故事大致完結
以故事來說 , 感覺要比《機戰 X》差太多 , 毫無驚喜可言
而且取消了線性玩法 , 因為不是順序式的推進
感覺故事會很東拼西湊、雜亂無章
而且有時會完成某個任務後使到另一個任務消失
因此我也花上了不少時間在網上爬文 , 才攻略完所有任務 (吐血...
但《機戰 30》的關卡數量確實是驚人的多
因此如果要屯錢改造機體 ,《機戰 30》應該是歷代《機戰》中最友好的一集
而且因為關卡多 , 90% 的駕駛員已經到達 200 LV 的上限
所以敵方沒法再以 LV 輾壓我軍 → .→
可惜我最愛的朱雀 + Lancelot 的組合在本作中真的弱得要死...
雖然朱雀的能力是一如既往的強大 , 但 Lancelot siN 的輸出真的很不濟
攻擊力弱是痛點 , 其次是 HP 和 EN 少
雖然朱雀 + Lancelot 的賣點是超高迴避率
但在 200 LV 下 , 敵人的命中率就是永遠的 100%
結果優點被削走的情況下 , 朱雀 + Lancelot siN 就沒法成為一線戰力
只能用於對付一般真實系的雜魚機 , 對超級系的雜魚機已經有點吃力
倘若是 BOSS 機 , 更會顯得不痛不癢
與朱雀 + Lancelot 相反的則是約拿 + 毀滅模式鳳凰
毀滅模式鳳凰全數值都在 Lancelot siN 之上
但約拿在王牌駕駛員的獎勵(全能力 +10)加成下
技術、防禦、迴避、命中 , 只是比朱雀高 2% , 在格鬥和射擊數值上更比朱雀低 1%
一線駕駛員配上三線機體 VS 三線駕駛員配上一線機體
感覺真是二個很讓人不舒服的組合 一"一
最後要稱讚的是 , 竟然收綠了《機戰 Z3 天獄篇》的 Final BOSS ── 至高神 Z
只要進入「與未知敵人的戰線」, 就能在扭曲的次元境界線中找到
2015 年時製作的 Final BOSS 戰鬥畫面比 2021 年的《機戰 30》還要華麗
不計及重複的畫面也有着 30 多秒的長度 , 而且摻雜着抽象的死亡風
可說是誠意之作 , 真的推薦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EX2HUcP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