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了《功夫熊貓 2》
故事一開始的預言是 ── 一個黒白武士將擊敗孔雀家族
最後擊敗孔雀的是 ── 黑白熊貓 + 陰陽太極
因為太極代表陰陽 , 陰陽代表黑白 , 黑白代表熊貓
在最厲害的武功的設定上 , 選上了太極是頗有心思的
面對眼前殺父殺母的仇人 , 要把太極發揮至「極」的心法就是心平氣和
跟孔雀拘泥過去的不同 , 熊貓學會了珍惜現在
但我最欣賞的仍然是孔雀
孔雀開屏的打鬥身姿巧如一扇在轉、一裙擺在盪 , 有着視覺上的美感
真糟糕 , 竟然欣賞起敵人的武功 XD
雖然對我來說 , 能張嘴大笑的只有一幕
但今晚的黃埔之旅卻讓我樂而忘歸
06/08/2011
今晚看了 "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 《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
美國隊長也是 Marvel 漫畫系列中的其一位超級英雄
但他跟其他超級英雄很不同
他最引以為傲的不是他的英雄能力 , 而是他的堅毅和品格
Peggy " Do you have something against running away ? " (有些原因令你抗拒逃走 ?
Steve Rogers " If you start running , they'll never let you stop " (假如你一逃走 , 他們永遠不會讓你停下來
也是因為他的品格 , 所以才使他被選上成為超級英雄
Steve Rogers " Why me ? " (為何選我 ?
Prof. Erskine " Because a weak man knows the value of strength and the value of power "
(因為只有弱者才會明白堅強的價值和力量的價值
Prof. Erskine " Whatever happens , stay who you are " (無論發生什麼事 , 做你自己
Prof. Erskine " Not just a soldier , but a good man " (不只是一個士兵 , 也是一個好人
縱使擁有強人的身體 , 而他卻從沒認為自己是與別不同
Red Skull " What made you so special ? " (什麼令你與別不同 ?
Captain America " Nothing. I'm just a kid from Brooklyn " (沒有 , 我只是一個來自布魯克林區的人
武器也選上了代表防禦的圓盾 , 以配合他非嗜戰的性格
以能力來說 , 美國隊長真的不算突出
除了有比人強壯四倍的身體(新陳代謝快四倍), 其他的非人能力完全欠奉
但他的性格才是我最欣賞的
他大概是美國所有超級英雄裡 , 擁有最高尚品格的一位
可惜擁有高尚的情操和沒有非人的能力 , 注定他要有一個讓人遺憾的結局
為了保護紐約市 , 他把載滿炸彈的飛機撞到大西洋的冰川去... (下略
回顧電影
主角的個性刻劃真的很到位 , 英雄前後仍舊是一個好人
相反敵人紅骷髏的描寫卻很流於表面 , 而且能力很弱
除了有強壯身軀 , 真的不知道他有什麼本事成為頭目... (汗
還有納粹黨的劃時代能量武器 , 竟然敵不過美軍傳統的真槍實彈
這個也有點太美國強人了吧 ?
不過超級英雄不懂得飛行 , 真的很難讓人接受他是「超級」...
畢竟超級英雄往往都要以身犯險 , 孤軍作戰
不懂得飛行 , 各樣的靈活性都必定大減
所以不懂得飛行會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 美國隊長正正就是這個致命弱點而險些致命...
不過美國隊長是不死的 , 原因不是他是超級英雄 , 只是他最能代表「美國強人」
但以上評論僅針對電影 , 漫畫則另當別論 XD (玄機之言
21/08/2011
下面的文章是我摘自今晚的政治喜劇《東宮西宮TV》
不知道是誰人撰寫 , 但是寫這篇文章的人很有深度
有着敏銳的觀察力 , 分析亦極具洞見
我追着電視畫面上的每一個字 , 全神貫注地看了十分鐘
真是一篇切中時弊、發人深省的宏文
給誤會的信
我們活在一個誤會的年代
我們會誤會自己的能力 , 高估或者低估自己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
有些人常常誤會自己的愛情
愛一些不該愛的人 , 或者用了誤會的方式去愛自己想愛的人
有些誤會了自己的性格 , 誤會自己是自己希望的一種人
有些人誤會自己的人生 , 選擇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學科來唸
一邊唸 , 一邊後悔
買東西有時候也是一種誤會的過程 , 買了不該買的東西
消費主義社會是在製造更多的誤會
廣告很多時候都是在製造誤會 , 讓我們以為 Be Yourself 做自己是真的
誤會可以有很多 , 但誤會自己的人生目標 , 是一切錯誤的根源
像初中轉高中 , 選文科還是理科 , 問的就是以後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是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 , 是選擇自己最適合做的事 , 還是選對自己最有利的事
或者問自己 , 自己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 價值是什麼
這些問題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
但我們總該在人生不同階段 , 問自己這些問題
有些時候 , 找人看相算命 , 也是在澄清自己的人生
認識自己是十分困難的事 , 尤其活在消費主義的年代
市場的力量就是為了尋求一種單元化的價值
人被市場變成一種被 Manipulate 的個體 , 但我們都誤會了自己是有真正的選擇
市場的力量改變着我們學習的方法 , 生活的方式 , 以及人與人的關係
市場的惡 , 來自其單一的本質
尤其是市場裡面的個體 , 沒有思考的習慣
大多數香港人 , 從小就誤會了自己的人生
效率和即時利益就是這個市場的法則
民主的價值觀 , 比民主制度更重要
多數服從少數不應變成一種法西斯
民主的價值 , 就是由尊重「個體」開始
民主社會 , 就是能接納不同的個體 , 讓每一個都可以「發揮自己」, 選擇自己的生活
教育應該是讓我們學會如何「選擇」
選擇來自思考的方法以及分析的能力
但思考和分析是「市場」的敵人
現在我們都會喜歡說 , 不要想太多 , 活得好最重要 , 顧給自己的感覺
這些口號可能成為了逃避自己的藉口
香港現在討論政改的情形 , 就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誤會
大家都把自己的主觀意志 , 放在客觀情況之上
支持普選本身是一個口號
對香港來說 , 爭取普選不應成為唯一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民主價值的建立
反對普選的工商界朋友和支持的朋友 , 都是有點口號主義的色彩
香港是一個要在考試前已經知道答案的社會
所以尋找答案的方法不重要 , 重要的是要在考試前把答案背好
殖民地時期 , 我們在等着英國給我們答案
九七之後 , 我們在等着北京給我們答案
亞洲民主發展的困局 , 就是只有投票 , 而沒有投票之前的互動
我們於是誤會印度、菲律賓就是「民主國家」
以為單靠投票 , 就可以把問題解決
日本的國力 , 不是早年來自其民主制度 , 而是來自其精英階層的領導能力和識見
一個地方的圖書館政策比民主政策更重要 , 因為人民要有求學習的能力 , 才能有能力來決定投票的取向
我不敢想像明天中國進行普選 , 會選出怎樣的領袖出來
現在中國走市場經濟的路 , 危機不是在於政治制度是否配合 , 而是社會整體的價值觀是否配合
文字寫出來的制度很容易 , 重要的是人對制度的看法和價值觀
像市場化下的教育制度 , 把學生和教師的關係倒轉過來
學生是老闆 , 老師是提供服務的員工 , 這是顛倒性的
教育本身不是消費行為 , 教育本身是關係標準和原則的
教育可以有不同的標準和價值
但人們利用市場和民主把教育異化為一種快餐連鎖店的企業
產生出來的不再是精英 , 而是被市場和政客控制的低級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