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了《竊聽風雲 2》
題材對我有絕對的吸引力 , 因為是講金融界的內幕交易手法
例如最後劉青雲買入的 749 股票正正就是典型的內幕交易
大戶如何操盤 , 可以把一只股價只是 $0.500 的股票舞高至 $6.000 的水平
曾江所說的「貨源歸邊」又是另一種內幕情況
吳彥祖以竊聽得來的證據威脅一眾金牌經紀買入五千萬股 749 的股票
然後搶貨潮開始
經濟學上 , 需求創造供應 (根據凱恩斯理論
有人需要「買」749 的股票(需求), 才會有人「賣」出股票(供應)
然而在 $0.500 的價位 , 卻沒有任何沽盤
根據供應定律 ── 當一件物品的相對價格上升時 , 其供應量也會上升
同時 , 根據供應和需求的經濟學模型
需求增加會使需求曲線向上移 , 進而推高價格
接着買盤的掛牌由 $0.500 提價至 $0.600 → $0.700 → $0.900
隨着股價上升 , 沽盤也逐漸增加
這裡揭示了大戶把股價推上去的常用手法
在需求大於供應的搶購戰裡 , 供應者就是最大的得益者
如何變成最大的供應者 , 這就是另一種的內幕現象 ── 貨源歸邊
顧名思義 , 所有的貨源都歸在一邊的意思
即該股票的「街貨」量少 , 散戶不多 , 所有的「貨」都集中在少數個體身上
這種向來是大戶的把戲 , 他們在市場上慢慢收集貨源
當收集了大部份的貨源後 , 他們就用剛才的手段抬升股價 , 部署在高位「派貨」
所以有「貨源歸邊、升勢快現」的說法
因為供應量少 , 加上大戶製造假需求現象 , 所以股價往往升得既急且快
這種情況下 , 在高位「接貨」的多半都是散戶
在「派貨」完成後 , 假需求不再且「街貨」量多 , 股價就會下跌
這就是大戶以散戶為目標的魚肉遊戲 , 然而在本劇中則反以大戶為目標
需求增加導致股價上升 , 原本 $0.500 的股價最後被「掃高」至 $6.000
原值二千萬元的股份 , 竟可套現逾三億
這些統統都是內幕交易的手法
如果以港產電影來說 , 我覺得《竊聽風雲 2》尚算不錯 , 但要改進的地方也不少
劇情略嫌有點拖拉 , 不夠明快
內幕交易的劇情有點反客為主 , 使竊聽的主題不夠突出而僅淪為威脅之用
那個鉅記餅家的置入式廣告真的太突兀了
還有某些對白對劇情發展的提示過大
但我挺欣賞劇中一眾角色們的演出 , 新老二代的演員交融演出使整齣劇有另一種味道
如果還有第三集的話 , 希望能用一些更大眾化的題材
因為本集的金融的內幕交易故事使我身旁的女孩子大叫悶場
12/09/2011
今天中秋節 , 15:00 下班後約了小敏
中秋節本應去維多利亞公園看花燈... 然而我們卻去了伊利沙伯醫院看醫生...
(對聯式:維多利亞 vs 伊利沙伯、花燈 vs 醫生
最後醫生表示這病症需要即時入院觀察
原本我也沒什麼的
但看到小敏換上病人的衣服之後... 就覺得她真的是病了...
那套衣服真的讓我有種很病弱的感覺...
也許是因為我最病弱的時候也是穿着這套衣服才會有此感覺...
但由她痛得抓着我的手用力扭的時候 , 我也感覺到她應該是挺痛的
我等到她的姐姐快來到的時候 , 我才動身離開
雖然她的病應該沒什麼大礙 , 但還是有點讓人擔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