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去銀行換存摺 , 那位職員小姐跟我說
我的戶口因為每月結餘都長期處於 $10,000 以上 , 所以可以升級做 XX 理財的客戶
在眾多優惠中 , 唯一有讓我在意的是:
1. 網上銀行可查閱最近 90 天內的交易紀錄 (一般是 45 天
2. 在櫃檯提款可以免手續費
3. 現金提款額由 $10,000 / 日 → $20,000 / 日
升級背後 , 當然要問最關鍵的問題 ── 如果我的戶口每月結餘不足 $10,000 呢 ?
答案是你要付 $60 的月費
沒差的 , 反正也應該不會低於 $10,000 / 月
不過現金提款額提升跟戶口結餘有着直接的衝突 , 因此這個可以直接無視
其實個人認為最大的「得益」是這個 XX 理財的紅色存摺比舊有的肉色存摺美觀上千倍 ! (斬釘截鐵
果然只有紅色的存摺才合乎「紅簿仔」的形象 (無容置疑 !
接着她問我要不要申請一張信用卡 , 我立即抱怨我的信用卡被徵收 $220 年費一事
然後那位小姐很殷勤地替我打上卡務中心辦理免年費手續
但這樣也只能免一年年費 , 下年還是會繼續收取
因此她建議我辦理一張永久免年費的信用卡去把舊卡替換掉
好吧 , 不用我每年都去電搞免年費... (慵懶
辦好之後 , 她才跟我說:「你等新卡開通 , 再去分行把舊卡剪掉就行了」
啥... 既然舊卡不是自動失效... 那我申請新卡來幹嗎... (中伏 一 一#
今天新卡寄來 , 中銀 GOOD DAY Platinum Card...
樣子不錯... 只是不大會用而已...
就這樣 , 我又多了一張白金卡...
舊卡未處理掉又多一張新卡... 這回真的是自找麻煩... (嘆
15/09/2013
近來內地的網盤(雲端硬碟)競爭相當激烈
百度率先在上月尾提供 1TB 網路硬碟的服務
只要在電腦安裝其雲端軟件 , 就可以獲得 100GB
再在手機安裝其雲端應用程式 , 就可以獲得 360GB
只要再在網上支付 RMB$1 , 就可以獲得 564GB
合共就是 1024GB = 1TB
百度率先提供 1TB 的雲端空間後 , 360 也宣布跟隨提供 1TB 雲端空間
免費 1TB 的雲端空間真的超闊綽 , 不過好戲還在後面
上星期 , 騰訊的微盤也宣佈
正式提供 10TB 的雲端空間 , 感覺是要彰顯「老大」的身份
接着百度也趕緊迎戰 , 把早前提供的 1TB 雲端空間提升至 2TB
已獲得的 100GB 變成 200GB
已獲得的 360GB 變成 720GB
已獲得的 564GB 變成 1128GB
但幾天後 , 百度甚至宣佈是無條件提升至 2TB
早前用 RMB$1 購買空間的用戶獲得全數退款
二天後 , 360 宣佈把空間提升至 36TB
而且只要滿足特定條件 , 還可以提升至無限容量 (升等級的方法
115 網盤跟 360 一樣 , 也以升等級的方法 , 宣佈有條件的無限
雲端空間的群雄割據局面正式展開
我電腦內的資料大約只有 1.5TB 左右 , 分別存放在二個硬碟內
雖然 2TB 的硬碟可以容納全部 1.5TB 的資料 , 但是另一個 1TB 的硬碟卻沒法備份所有資料
正考慮換掉 1TB 那個硬碟的時候就看到這些新聞了 , 因此這些資訊絕對要仔細考量
在上月尾 , 最先申請的是百度的百度雲網盤
安裝好在電腦上的軟件 , 領取完 100GB 就趕緊移除掉了
手機的應用程式方面則比較麻煩
得要先把舊手機 HTC Wildfire 內的資料全部刪掉(格式化手機), 接着才安裝它的應用程式登入
不出所料 , 它的手機應用程式果然是需要讀取聯絡人資訊和手機帳號等的資料
我保護個人資料和朋友的資料方面是很嚴謹 , 因此我絕不會把這些東西拱手讓人
接着用手機登入完就領取了 360GB 了
然而最後 RMB$1 換購 564GB 那個雖然讓我有心動
但是出賣信用卡帳號和手機號碼的有點難以接受 , 所以就此作罷
今天看看 , 發覺在登入後只要按按領取空間
就可以直接把空間變成 2048GB (已取消RMB$1 的升級活動
接着註冊 360 的雲盤和騰訊的微雲時 , 情況就跟註冊百度雲時的一樣
360 的雲盤和騰訊的微雲比初時的百度還寬鬆 , 不用付任何費用
只要用其電腦軟及手機應用程式登入 , 立即可以獲得 36TB 和 10TB
其實相較之下 , 還是百度雲和 360 比較適合我
百度雲的網頁上傳單檔限制是 1GB , 需加裝插件提升至 4GB
加上有頗多的增值功能 , 如秒傳、在線播放、BT 離線下載等 (實用度還好
然而 360 則是有文件保險箱功能 , 這比起百度雲的其他功能更實用 (對我而言
可是 360 的網頁上傳卻不太穩定 , 而且有 50,000 個文件的個數限制
單檔上傳也只有 360MB , 需加裝插件後才可以提升至 5GB
至於騰訊的微雲已經完全棄用 , 因為它有我最不可接受的致命缺點 ── 不支援日文檔名
由於先入為主的關係 , 所以還是主力在用百度的雲端空間
未來轉向那一家還是未知之數 , 視乎那個網盤會發展得比較成熟和較多實用功能
其實各網盤會推出這麼大的雲端空間 , 是它們算準了用家根本用不上
就以內地常用的 20M 光纖 , 去上傳一個 1GB 的檔案的話
雖然是 FTTH 光纖 (Fiber To The Home – 光纖到戶
但因為不是對等傳輸 , 所以 20M 的下載 ≠ 20M 上傳 (真正的 FTTB 是上傳 / 下載對等的
以中國電訊 20M 的光纖為例 , 上傳只有 1M (假設沒有任何速度的流失
20M/1M = 1Mbps (1 Million bit per second
1Mbps = 1,048,576 bits (1024 bit x 1024 bit
由於 8 bits = 1 Byte , 因此 1Mbps ÷ 8 bits = 131,072 Bytes
131,072 Bytes ÷ 1024 KB = 128 KB/s
一個 1GB 檔案 = 1024 KB x 1024 KB = 1,048,576 KB
1,048,576 KBytes ÷ 128 KB/s = 8192 秒
如果要滿載 2048GB 的百度雲空間 = 2048GB x 8192 秒 = 16,777,216 秒
÷ 60 秒 = 279,620 分鐘
÷ 60 分鐘 = 4660 小時
÷ 24 小時 = 194 日
而且這個只是理論值 , 還要假設它是 24 小時不眠不休的上傳
我想除了香港的使用者 , 內地的用家也很難可以極速用盡那以 TB 計的空間
我家用 300Mbps 的寬頻 , 最高上傳也是 300Mbps (據 PCCW 所言
傳東西大概也只有 300 KB/s ~ 2 MB/s , 傳了二星期才傳了 140GB 的東西
照這樣算的話 , 我也要花逾 7 個月的時間才可以塞滿我 2048GB 的雲端空間
當上傳速度跟檔案大小一起成長 , 結果還是什麼都沒有成長...
14/09/2013
今天在 Google Play 上看到一個叫《瘋狂猜成語》的應用程式
每次下載應用程式之前 , 都會花一點時間看看其他使用者的留言
因為參考其他使用者的留言是最快可以知道這個應用程式的缺點
《瘋狂猜成語》這個應用程式 , 有些使用者不建議下載 , 因為含有廣告病毒
但光看留言就不知道這是那類型的廣告病毒
而且加上有點心動 , 於是就下載了 一 ,一|||
安裝完之後 , 手機內的防護應用程式按照慣例會檢測一次該應用程式的安全性
這回檢測出 4 個 Threat , 全部是 Adware(廣告軟件), 屬於 Low Risk
在一大段的文字報告裡 , 只記得什麼...
... put unwanted ads... notification bar , 還有就是 collect ... IMEI... (只了解了重點
大約就是說 , 會有一些推送式的通知在我手機的通知列上彈出
還有就是收集我手機的序號(IMEI )
Recommendation: Uninstall it
十分認同防護應用程式的建議 , 趕緊移除
用了這麼久 , 第一次看到檢測出危險性的提示
我之前還覺得這個防護應用程式是不是有點問題... 為什麼都沒有檢查出危險軟件...
這回終於知道它不是在發呆 一 一
其實手機上的防護應用程式很重要 , 起初我也有猶豫過要不要安裝
因為這類型的應用程式的缺點是太耗電 , 畢竟它是全天候執勤
猶豫過後還是選擇了安裝
因為我的手機內有着 Google、Microsoft、Yahoo! 等 4 個帳戶
還有 BOX 的雲端帳戶、過萬條的 SMS、一堆聯絡人資料、WhatsApp 紀錄等等
其實比起電腦 , 手機的私人資料集中程度是高很多~
所以個人認為 , 防護應用程式是必須要有的
Google Play 上也有很多的防護應用程式 , 其中不乏有名的反病毒軟件開發公司
好像 Kaspersky、F-Secure、AVG、Avira、Avast、Norton 等等
各家的評價也差不多 , 而且大部份還是免費的
網上也有一些各防護應用程式的評比資料 , 但需考慮可信度
或是參考比較有權威的 AV-Comparatives 的報告 ↓
http://www.av-comparatives.org/mobile-security/
消委會也暫時未有防護應用程式的測試報告 , 待有的時候再買下來作參考
個人暫時是用 TrustGo 的防護應用程式
它的耗電和佔用的資源都比較少 , 有 Web Browsing 功能和 Device protection 功能
而且介面簡單 , 又有網上備份功能 , 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在發呆
沒有防護應用程式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XD (打廣告
16/09/2013
前陣子從工作了三年的舊公司離開了
因為不滿意職位的調動 , 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在隔天遞上辭職信
一個月後 , 就去了另一間上市的工程公司上班 (A 公司
不過只是工作了一星期 , 又轉去了另一間國際的工程顧問公司上班 (B公司
我總是失着於它們二間公司之間 |||Orz
它們二間公司碰巧都是相約我在同一天面試
(面試後 , 我是比較屬意 B 公司多一點
三天後 , A 公司來電相約我簽約(落實聘用), B 公司則相約進行第二次面試
在跟 A 公司簽約當日 , 同時往 B 公司進行第二次面試
一星期後 , 我在 A 公司上班的首日 , B 公司來電相約我簽約(落實聘用)
我在該星期通知 A 公司離職事宜 , 下星期則正式在 B 公司上班
對 A 公司真的很不好意思... 因為我確實是採取騎馬找馬的態度等待 B 公司的回覆 Orz
雖然 A 公司提出的名義薪金已經比舊公司多上 36.84%
但工作時間卻增加了 25.58%、車費開支增加了 54.02%、上班及下班的時間增加了 44%
因此實質只是加薪 6.23%...
但 B 公司提出的薪金比舊公司多上 47.37%
可是工作時間只是增加了 1.63%、車費開支增加了 42.81%、上班及下班的時間增加了 22.67%
所以實質加薪仍然高達 40.97%
6.23% vs 40.97% , 我很難不選擇後者... 一 一|||
雖然我都自覺是有點耍弄...
但既然兩者都選擇了我... 挑較好的也是身不由己的 |||Orz
後記:
在 B 公司上班的今天 , 竟然碰上教我 Contract Administration 的老師... (呆
我:「啥 ! 阿 SIR 你在這裡上班的 !!?」
他:「是啊 ! 今天第一天上班 ?」
我:「嗯... 是啊...」
他:「努力一點 !」
我:「好...」
每次跟他接觸彷彿都被他的「實力」壓倒... (汗